戌时 | 作者
为什么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?
有两个斗胆的假设:
1. 我们当中大部分人认为这两个音是一样的;
2. 剩下那部分的大部分知道这两个音有区别,但只对了一半。
曾经有一位朋友想将吉他调成Open D,其中三弦需要调成Gb,而调音表只提供F#,但是将弦调成F#后觉得那个音不是他想要的,问了很多人都说Gb跟F#就是一个音。
我很佩服这位朋友的耳朵,他竟然能听出这个区别。但是更佩服的是他能够忠于自己的耳朵,而不受一般常识的禁锢。做音乐的无论何时都应该根据听感去判断,而不是固有的“规矩”。
要回答这个问题至少涉及两个层面。
第一层是功能上的区别,也是我猜想中大部分人知道的区别。简单来说,如果你在弹奏一首G调的曲子,那么相比起F#,Gb出现在谱中要显得尴尬得多。另一方面,在谱曲时,上行旋律更喜欢用升号#,下行旋律则更倾向用降号b。
其他还有一些功能上的区分,此处不再赘述。但是这解释不了为什么这位朋友会觉得F#听起来不是他想要的声音,是因为他听错了吗?
下面就来谈谈第二个层面,很多人或许都忽略了这一点,那就是现代音乐普遍使用的十二平均律当中,有很多音程听上去其实不是最合适的。
此话怎解?我们上的第一堂音乐课,老师都告诉我们国际标准音A=440Hz,期末考还挖个空让你填。于是很多人以为键盘上每一个琴键的音高频率都是固定的,其实这只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确定的音高。
关于十二平均律的定义,很多人脱口都能说出:把一个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音,每个半音之间的距离都一样……但其背后的意义有多少人参透过呢?中文里面说起“音律”这个词,一般人很难理解其意思,而其实它的英文是“tuning system”,直译过来是“调音体系”。
在物理上,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高,而调音是为了给每个音高符号匹配一个频率数字。十二平均律(Equal temperament)只是众多调音方法的其中一种,它的运算公式是这个样子的:
频率 = 440 * 2^(n/12)
比如标准A的五度音E,与A相隔7个半音,那么E的频率就是 440 * 2^(7/12)。八度的频率正好是原来的两倍。
十二平均律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它破坏了和声的谐和性,因为用十二平均律所得到的五度音(三度音同理)并不是感觉最舒适的。最合适的五度音与根音频率之比通常为3:2,也就是纯律(Just intonation)的调音法。
两者的区别?
3:2 = 1.5:1
2^(7/12):1 ≈ 1.498:1
没错,就是这么微小的差距,还是有人能听出区别来。
来,我们继续烧脑。
如果按照纯律去推算音高,从A=440Hz出发,那么往上走五度 E = 440 * 3/2 = 660 Hz;再高五度的 B = 660 * 3/2 = 990 Hz;而B的五度 F♯ = 990 * 3/2 = 1485 Hz。
然后我们往下走,A下方五度 D = 440 * 2/3 = 293.333 Hz;D的下方五度 G = 293.333 * 2/3 = 195.555 Hz……如此反复走到第九次,你就得到 Gb = 440 * (2/3)^9 (这个频率已经低于人耳能听到的范围),然后我们根据八度音频率为2倍的规律得到其上方n个八度的 Gb = 366.25 Hz,而 F# = 371.25 Hz(1485 Hz除以2两次)。这个差距依然很小,但足以让相当一部分人听出差别。
事实上,演奏无品弦乐器(如小提琴)的朋友应该有体会:在不同调式下,手指按 Gb 和 F# 的位置是有轻微区别的。因为这个时候你是用耳朵去判读最合适的音高。
如果你下次使用调音表同样觉得这个音不是你想要的,在怀疑自己的耳朵之前,可以先考虑是否被音律耍了。
关于音律(tuning system),还有很多值得探讨问题:既然纯律好听,为什么现代钢琴都用十二平均律?每一种音律都有什么优缺点?这个脑我们下次再烧。
那么如果下次有人问你一些关于音乐的问题,不妨先想一想再用确定的口吻作答,因为你说出的话别人可能就会当真,有很多的误解往往由此而生。而对于音乐求学者,你听到的所有说话都应该自己去求证一遍,包括本文所说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