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谱查询网收录古今中外海量歌曲谱,如歌曲简谱、乐曲五线谱、PDF乐谱、戏曲谱、器乐相关资源下载等,欢迎查阅!

过场调(马骨胡谱)周宗汉记谱

时间 : 08-11 作者 : 欧欧 点击 :

马骨胡,壮族拉弦乐器。壮族称冉督、冉列。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、隆林、田林、百色、靖西、德保一带和云南、湖南等省壮族地区。

马骨胡是起源于奚琴类型的拉弦乐器。从清代初年起,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,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,拉弦乐器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品种。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(1899年-1984年)《中国古代音乐史稿》(三十四章)中载:“到了清代,除了原有二弦的胡琴或二胡之外,又出现了四弦的四胡,专用于伴奏京剧的京胡。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不少拉弦乐器,如广西壮族的马骨胡等。”据壮族老艺人80年代初回忆:壮剧到现在已是第七代人了,祖辈们说,在没有壮剧以前,早就有人拉冉列了。最初,人们常在节日里,拿起马骨胡、土胡、葫芦胡和壮笛等壮族民间乐器到邻近的村寨去演奏,叫作“游院”,这便是壮族民间器乐合奏-“八音”(采用马骨胡、土胡、葫芦胡、三弦、壮笛、八音锣、八音鼓、小钹等八种主要乐器合奏)的早期形式。马骨胡在由邕剧——板凳戏——“土戏”——壮剧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中,始终是主要的伴奏乐器。1815年,当隆林县成立了半职业壮剧团以后,马骨胡又成了壮剧乐队的领奏乐器。后来又成为“八音”乐队中的主奏乐器。照此说来,马骨胡出现于清乾隆年间(1736年—1795年),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 改革的马骨胡用内蒙马及牛骨拼粘琴筒,尤以大洋马腿骨拼粘的琴筒发音最好,音量宏大;并将琴杆加粗改短,弦轴改为红木制作,琴弦用钢丝弦,采用二胡琴弓,演奏时还将双膝夹持琴街改为置于腿上,60年代已用于独奏。今天的马骨胡,定弦为d1、a1,音域由d1~e3,有两个多八度。音色清脆、明亮,既与京胡近似又较之柔美,已成为富有壮族特色的独奏、齐奏乐器。在北路壮剧乐队中,马骨胡是主奏乐器。为它配奏的,还有一种琴筒较大的中音马骨胡。它们衬托唱腔,使壮剧音乐更加优美动听。

过场调(马骨胡谱)

过场调(马骨胡谱)

相关文章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